怎样鉴定瓷器贴花,釉上彩和釉下彩和釉中彩和贴花的碗什么区别?
釉上彩陶瓷用颜料制成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低温烤烧而成,由于烤烧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用手触摸釉上彩陶瓷,感觉花面有明显的凹凸感。
釉中彩陶瓷的烤烧温度可令釉料熔融,颜料可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制品表面平滑,手触无明显凹凸感。
釉下彩陶瓷全部彩饰在瓷坯上进行,施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花面被釉层覆盖,看上去光亮、平整,手感光滑。
如果买餐具,应该买哪种更安全
从制作工艺上来看,釉下彩的瓷器用做餐具比较安全,而釉上彩的瓷器餐具则安全性较差,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随食物进入人体,久而久之,形成“铅中毒”、“镉中毒”。“铅、镉中毒”,不但易致癌,损伤人的内脏器官,据有关资料介绍,“铅中毒”的另一大害处是:易损伤儿童的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育。所以,质量合格的釉中、釉下彩瓷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铅、镉这类不良或称“有毒性”物质的溶出。
釉上彩陶瓷中铅化合物能被酸渗解,当食物与画面接触时,铅就可能被食物中的有机酸渗解出来。当然,釉上彩如果设计合理,烧烤工艺得当,是可以避免超铅的。陶瓷制品中若含有害成分,在600℃~800℃高温下可能溢出,因此人们在使用微波炉时,最好放入白胎碗或釉下彩碗。相比之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釉下彩、釉中彩和白瓷不含铅,较为安全。
专家建议,选购陶瓷餐具时要仔细观察餐具的内壁是否光洁,并用指甲刮,如果餐具上有图案和没有图案的部分折射光不一样,两处的手感不同,釉彩能用指甲刮掉,就很可能是重金属超标的劣质产品。同时,为了保证安全,使用陶瓷餐具前应先用开水煮5分钟,或者用食醋浸泡2—3小时,把陶瓷餐具里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此外,白瓷应该用白醋浸泡,彩瓷千万不要放在微波炉里加热。
耀州窑瓷器鉴定要点?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代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该窑唐代开始烧陶瓷,经五代、宋、金、元几朝。早期(唐代)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
金代前期该窑延续了宋代青瓷的烧造,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创新。其后期,姜黄釉青瓷的烧造重点面向中下层民众,烧成上突出了可以增加数量的无釉圈叠烧工艺。装饰纹样也趋于简练。
耀州窑五代青釉瓷的烧造已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
元明两代耀州窑发展趋于衰落,一方面继续烧造姜黄釉青瓷,另一方面逐渐加强了黑、白、酱、茶叶沫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烧造。在多品种色釉瓷的烧制中,白地黑花瓷是此一时期该窑的代表作品。至此,该窑青瓷的烧制已明显衰落。不久,窑场亦终烧,此后就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断代提示
耀州瓷器上的刻花,严格讲是以刻花为主,又辅以划花而成的一种刻划花装饰手法,它出现在北宋初期偏晚一些时候。在此之前,该窑的装饰手法以简便流畅的单线划花为主,纹饰是简单的花瓣纹,包括荷花、牡丹等。
北宋中期以后,刻花发展成熟,技艺达到了顶峰。刀法明快,圆和犀利。线条和泼流畅,并能刻出有斜度的刀痕。纹饰布满器面,深浅分明,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浅浮雕的效果。纹饰多为海水游鱼纹、莲塘戏鸭纹等。
宋耀州窑刻花和印花青瓷,不仅装饰手法独特,纹样图案也丰富多彩。目前已见到的纹样图案约有二百多种,其题材和内容包括有植物类的花卉、草木、枝叶、瓜瓞果实;动物类的瑞兽、珍禽、昆虫、水族;人物类的婴戏、侍女、戏妆;佛教造像类的飞天、罗汉、力士、僧人、供养人;道教造像类的鹤驭仙游;以及山石、流云、水波、几何纹样等等。这些纹样图案不仅画面华美富有变化,而且往往寓意吉祥。
在植物花卉类中,多见象征仙逸洁身、傲霜怒放的菊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的莲花荷叶。由菊花组成的各种纹样图案,有多层式花朵、双层多瓣式花朵等形式。
比较独特的是在盘碗器内以单层或多层团菊进行构图,纹样简洁;亦或在盘碗的底心饰以团菊纹,周圈再绕以缠枝菊。
莲花和荷叶的构图与菊花不同,往往是出于水波,并与游鸭、鸳鸯、游鱼组成“水波莲花”、“双鸭戏莲”、“鸳鸯戏莲”、“莲花双鱼”、“鸳鸯游鱼戏莲”等富有动感的画面。相关的纹样还有“一把莲”、“两把莲”、“三把莲”、“一把莲花牡丹”、“莲花慈姑”等等,即将莲、荷叶、慈姑甚或牡丹用丝带束成捆把形的构图。莲花和人物相结合组图,如“太子戏莲”、“婴戏缠枝莲”,均有“连生贵子”寓吉祥的含意。象征富贵和美好的牡丹花也是常见纹饰。
牡丹纹样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交枝牡丹、对枝牡丹以及瓶插牡丹、盆花牡丹、珍珠地牡丹等。牡丹花的花朵和花瓣亦有多种多样,还有牡丹花结、牡丹小簇花等。除了采用单一的牡丹组成多种纹样形式以外,还往往将牡丹与动物、人物或其他花卉结合起来,组成更加生动多彩的纹样图案。如“凤凰戏牡丹”、“鸾鸟衔牡丹”、“飞蝶恋牡丹”、“双婴戏牡丹”等。
在植物花卉类中,还有象征凌雪傲霜坚忍不拔的梅花,向阳而开的葵花,以及象征加官进爵和高官厚禄的鸡冠花。所有这些植物花卉纹样,都以写实为特点,再经艺术加工,在犀利洒脱的刻花和印花中,均呈现出一种繁茂的生机和真实生动的美感。
在动物类瑞兽纹样中,有威武雄猛的蛟龙、猛虎和狮子;有衔瑞草、戏牡丹的麋鹿。类珍禽中,有衔瑞草和瓜果的凤凰、孔雀;有飞云冲天的鸣鹤;有戏水戏莲的鸳鸯;有或飞或立的喜鹊。以入池遨游的野鸭为例,就有“水波游鸭”、“双鸭戏莲”、“鸭戏鸳鸯”、“鱼鸭戏莲”之类图案。
纹样图案的布局多取对称和均衡形式:一鸭居前回首顾盼,另一鸭紧紧相随。也有取三分法布局的,多和鸳鸯组合构图,或“单鸭戏鸳鸯”,或“双鸭戏单鸯”,画面中荡漾的水波,盛开的芙蓉花,微微漂弋的荷叶,及浮游自如嬉戏其间的游鸭鸳鸯,形象写实而富有情趣,是真实塘景的再现。水族纹样中,最常见的是游鱼纹,有“水波三鱼”、“水波五鱼”、“水藻群鱼”、“双鱼戏莲”、“群鱼戏海螺”、“柳枝群鱼”等等。其中以“水波三鱼”最为生动,在碗的内壁取三分法布局,仅用了不多的几刀,三尾生动逼真的游鱼就跃然而存,鱼周围布满了用篦形工具划出的重重水波,三鱼在水波中鼓腹摆尾游弋自得。实属宋代耀州窑刻划花青瓷的代表作。
婴戏纹是耀州瓷最为突出的纹样。用童婴纹装饰瓷器,开始于唐代铜川窑,曾在素胎黑彩盘上见到过绘黑彩的“童孩戏绳”纹。到了五代,又发展到剔划花青瓷“婴戏缠枝”纹。婴戏纹样在耀州窑北宋早中期的刻花青瓷中采用较少,在宋晚期的印花青瓷中经常发现。
所见的婴戏人物纹多种多样。如“单婴戏牡丹”和“单婴戏梅”,布局采用衬托的方式,在牡丹或梅花枝叶的中心处是一个大头圆脸的胖娃娃形象。又如“双婴戏牡丹”、“双婴戏梅”、“双婴戏枝果”、“双婴戏莲”、“梅竹双婴”等纹样,在缠枝或对枝的牡丹、梅、莲、枝果、梅竹之中,双婴或相向对应嬉戏,或两头顶对顺时针旋转嬉戏,或双足反相顶立顺时针旋转嬉戏。
又如“三婴戏缠枝舞蝶”(简称三婴戏枝蝶)纹样,是将三个婴孩围在用缠枝花卉组成的三角形中,其外环再饰以枝叶和飞舞的三蝶。又如“三婴荡枝”纹样,荡枝的三婴孩和三折枝牡丹以六出筋为界,取六分格间隔排列。此外,还有以水波作底衬的“四婴戏把莲”,以山石芦苇枝叶相穿插的“五婴戏双犬”,以葡萄藤蔓为背景的“群婴戏缠枝葡萄”等等。图案中的童婴都是大头圆脸的胖娃娃形象,或带裹兜裸四肢,或全身裸体仅缠飘带、带项圈、穿手镯、着脚钏。婴戏图刻划出的一幅幅天真可爱的儿童尽情嬉戏的场景,是宋代瓷器纹样中极为精美动人的画面。
此外,耀州窑的刻花和印花纹样中的一些独特的纹样,如水族中的摩羯、海马,人物中的化生,佛教造像中的飞天,道教造像中的鹤驾仙游等等,均是该窑青瓷纹样中所仅有的。
内容来源:东家匠人耀宋堂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陶瓷贴完花要烧制多长时间?
油墨的话,自然干就可以, 烤漆类的,需要烤200---300摄氏度半个小时 传统的烤花需要700---850摄氏度 ,一般是烧成需要4个小时以上
吃饭的瓷碗含铅?
陶瓷含铅,主要应该指的是颜料,白色陶瓷不含铅。
1、大多数的瓷器多多少少都含铅,主要是色彩的问题。
2、陶器用陶土烧制,烧制温度较低;瓷器用瓷土(高岭土)烧制,烧制温度较高。陶器质地较粗,不透明,用作餐具的较少;而瓷器细密、半透明,多用作餐具。纯洁的瓷器对人体无害。
3、但事实上为了使瓷器不渗水和美观,人们往往为其上釉和着色,涂上彩釉,导致陶瓷制品含铅。陶瓷餐具的铅溶出量主要来源于陶瓷釉上的装饰材料,如陶瓷颜料、陶瓷贴花等。
4、陶瓷的画面装饰,大致可分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白瓷等几种工艺。釉上彩陶瓷是用含铅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经过700—850摄氏度高温烧烤而成。专家指出,这种铅化合物能被酸溶解,当食物与画面接触时,铅就可能被食物中的有机酸溶解出来。
5、制作工艺上来看,釉中彩和釉下彩的瓷器比较安全。当然,釉上彩如果设计合理,烧烤工艺得当,是可以避免铅含量超标的。我们按国家规定的方法用酸性溶液浸泡内有彩色花纹的碗,其可溶出性铅全部低于国家标准。
6、或3.6ug(仿瓷塑料碗),分别相当2岁幼儿每天允许摄取铅量的74%和10%。更严重的是有些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采购铅、镉含量高、性能不稳定的廉价装饰材料;生产过程中,装饰面积过大或烤花温度不够或工艺处理不当,都会造成陶瓷制品铅溶出量不符合标准。
7、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釉下彩、釉中彩和白瓷不含铅,较为安全。釉上彩陶瓷较容易用目测和触摸来识别——凡画面不及釉面光亮,手感欠平滑甚至画面边缘有凸起感的千万慎购。更可靠的方法可要求经销商或生产企业提供该产品的质量检验报告,这比肉眼观察要保险得多。扩展资料:1、陶瓷,英语:china。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2、铅、镉溶出量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安全卫生指标。铅、镉的存在是由于产品表面装饰图案中陶瓷颜料里含有其成分所致,铅的存在还有可能是为降低产品表层釉的烧成温度而加入了含铅成分所致。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铅、镉的过量溶出,经常使用这类产品易引起铅、镉重金属中毒。3、国家标准GB12651-92《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的日用陶瓷饮食器具。标准规定:任何单一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允许超过表中规定的允许值。4、测试方法:4%(V/V)的醋酸溶液倒入被测样中,直至离溢出口5mm处为止,在20℃±2℃的环境温度中浸泡24小时,测量其铅镉溶出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