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看鉴定瓷器的节目,豆瓣高分93的国家宝藏一夜刷屏?
随着《千里江山图》在演员李晨演绎的“前世传奇”中徐徐展开,《国家宝藏》节目中第一件珍宝隆重亮相了。这是文博类题材第一次在“综艺界”如此大张旗鼓,从强大的明星阵容到华丽的舞台效果,都让我们觉得这个节目不一样。
《国家宝藏》共10期,每期90分钟,每集节目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
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九件国宝。据说,展览将会以非常特别而且盛大的方式呈现。
这档节目的总制片人于蕾,从《非常6+1》、《咏乐汇》、《回声嘹亮》、《开门大吉》到四届春晚的总撰稿、总体设计,曾亲历过多档大型电视栏目的创作和诞生。《国家宝藏》对于她来说,则是一次理想地实现,不计成败。
于蕾在节目首播后动情写下手记(部分)
不同于现在很多直接从国外引进版权的火爆综艺,《国家宝藏》完全是自主研发版权的一档新的节目。于蕾感慨到,创新真的是很难的事情,整个节目的模式大概改了四五版,不断的完全推翻自己,才走到了今天。
于蕾在寻找主持人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因为央视春晚结缘而结下深厚友谊的张国立。
张国立笑言,早就知道于蕾在筹备这档节目,但是对方一直没有找他,直到节目快要开始录制前才给他发了个微信,“弱弱问一句,有一档关于文物的节目有可能请你来做001号讲解员吗?”张国立立即回复“有!不过唯恐自己能力不够”。
话虽如此,张国立却推掉了其他的节目,一心驻扎在《国家宝藏》中,他屡次强调这档节目无法拒绝,理由有三:“第一节目要让文物活起来,第二文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第三节目的宗旨是让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和《鉴宝》等“收藏”层面的节目不同,《国家宝藏》提升到了整个文博领域。节目目的也不在于讨论文物的真假物质价值,而是为了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东西,能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
“这些东西你永远都不可能买回家,它们也不会被明码标价,但是你可以为他背后的故事叹为观止,你可以感慨我们老祖先的东西有多么的无与伦比,然后来惊叹我们血脉里流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么的值得人骄傲。”
1
27位明星“护宝人”
节目中呈现的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有我们熟悉的:梁家辉、王刚、王凯、刘涛、秦海璐、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马苏等等等等!
明星在节目中主要承担的是演绎文物的“前世传说”,在一段几分钟的小品中介绍一件文物的故事。
于蕾说:“前世故事的剧本其实很难写,很多文物的史料并不充足。我们希望小品可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所以我们在尽量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给剧本做了适度的戏剧演绎。”
比如说第一期节目中的《千里江山图》,实际上关于《千里江山图》所有的研究,都来自于画中蔡京的那一段儿题跋。那么,节目组就基于那段题跋大胆进行了合理猜想。
第一期出现的三位护宝人李晨、王凯、梁家辉都可谓非常重量级。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先生,他在香港出生长大,对故宫的感情不比任何人少。此前,在拍摄电影《垂帘听政》时,他每天早晨都坚持去故宫“打卡”,在金水桥边看完升旗才从正门进去拍戏。故宫的每一个角落他都一一走过。在整个对国宝的演绎过程中,始终饱含深情。
于蕾说,至于如何选择明星守护人,节目组的初衷是希望可以有“人剑合一”的感觉。于蕾相信,在后面一个个节目中,观众会找到答案。
2
27组素人“守护团”
每位明星都会在文物的“今生故事”环节,引出一组素人来共同讲述。
节目组邀请了各个领域中,和文物发生过故事的人。或许,这一部分可能会成为节目中最大的亮点。
在第一期节目中亮相的3组素人“守护团” 都非常的动人,丝毫没有被明星抢走风头。
他们是对色彩着迷的人。中央美术学院的者冯海涛,他专注《千里江山图》卷的青绿之色长达四年,耗时两个月时间复制了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卷。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唯一传人仇庆年老先生,在深山老林独自寻找矿物颜料,探索让颜色“千年不腐”的秘诀,现在唯一的传承人是自己的子女。
他们是一群热情的故宫志愿者。故宫的年轻志愿者张甡,在故宫博物院号称“瓷器问不倒”,只要是说起瓷器,张甡便是滔滔不绝。虽然已经在故宫陶瓷馆做了5年志愿讲解员,但他依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与敬畏之心。除此,还有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的志愿者登台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他们是一辈子为故宫工作的家族。梁金生来自一个“故宫世家”,自其高祖父始,梁家连续五代人都在故宫供职,而他自1979年以来,也已在故宫工作了33 个年头。他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负责过故宫150多万件文物的保管、征集和抽查。
3
9大馆长组成点评天团
节目除了明星现场,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第二现场,由来自全国东南西北的9大博物馆馆长组成了“第一点评天团”。
他们分别来自: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于蕾说:“为了尽可能让节目内容更准确,我们除了邀请了9大馆长,还找了一些文博界的大V参与创作。同时,还请北大考古系的老师和博士生们作为长期顾问。”
据说,故宫的这一期,一周前就在故宫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个专家一起的看片会,经过所有的专家一起严审之后,节目组再次做了一些修订。
即便这样,一个节目也很难不被DISS,于蕾很坦然地面对争议,“如果能够引起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关心这个领域,喜欢我们的历史,如果我们能给大家一些吐槽的料,也是功德无量吧。”
4
27件文物
或许你从未如此密集的看到过它们
不论综艺如何千变万化,真正的主角,永远是这些国宝。它们虽然沉默不语,但都在讲述历史、讲述记忆、讲述故事。
国宝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9大博物馆分别从自己上万件馆藏中,精选出了长长的备选名单。节目组,对每一件都做了深入的资料研究,并且反复调整,最终甚至选择了一些开始并没有出现在推选名单中的文物。
于蕾说:“我们并不以文物的级别和精美程度为选择标准,精神价值是我们最看重的,我们想要挑选的是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中国人的情怀的国宝,要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并且在今天还影响着我们。”
石鼓
秦 藏于故宫博物院?
石鼓共有十块,为花岗岩质,来自大秦帝国的“中华第一古物”,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 藏于故宫博物院?
它是宋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传世之作,12米巨幅长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各种釉彩大瓶
清乾隆 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个看起来浮夸而且花哨的花瓶,其实集成了那个时代多种最好的陶瓷工艺和题材。是中国瓷器技术流顶峰,人称“瓷母”。
大克鼎
西周 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这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背后有着一个动人的文物保护故事。
商鞅方升
秦始皇 藏于上海博物馆
这是我们熟知的“商鞅变法”相关的一件文物,是著名的秦国统一度量衡的证据!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朱克柔缂(kè)丝莲塘乳鸭图
南宋 藏于上海博物馆
红叶白鹭,绿萍翠鸟,蜻蜓草虫,双鸭游乐,白鹭鸟神情精灵剔透一雌一雄双鸭游哉悠哉。中国丝绸的巧夺天工,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南朝 藏于南京博物院
这是一组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的砖画,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明 藏于南京博物院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而在1856年太平天国战争中遭到损毁,经过细致的修复才得以在此展示,你看着它,便仿佛能听到它在讲述那段历史。
《坤舆万国全图》
明 藏于南京博物院?
《坤舆万国全图》(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由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贡献,曾是万历皇帝的最爱。各大洋绘有各种帆船共 9艘,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共15头,南极大陆上绘陆上动物共8头,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该地图原图已佚,南京博物院藏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
皿天全方罍(léi)
商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它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器身曾经长期流失海外,直到14年才实现“身首合一,完罍归湘”。
辛追墓T型帛画
西汉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覆盖着这幅彩绘帛画,描绘着古人向往的身后世界。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唐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lòng)春声。”在瓷器上写诗,还是这样意味浓厚的诗,这是长沙窑开的先河。
鸮尊
商代 藏于河南博物院?
它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猫头鹰”,出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傲娇又霸气的模样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云纹铜禁
春秋时期 藏于河南博物院
作为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它身上的花纹之复杂精细让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全国有7件,而这是体积最大、时间最早的那一个。
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期 藏于河南博物院
一根貌不惊人的骨笛,却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的出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唐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是迄今为止发掘出土规格最高的唐墓,?在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阙楼仪仗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在唐墓壁画中是极为罕见的!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唐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个唐人使用的小香囊,借助力学原理,无论如何转动,香灰都不会洒落出来!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
杜虎符
战国-秦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它是一只小小的老虎,却能调动千军万马。身上内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越王勾践剑
春秋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因剑身渡有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可以说是非常精美了!
曾侯乙编钟
战国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这件文物应该是大家都非常眼熟的!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六十五件铜钟合奏,它的出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云梦睡虎地秦简
战国-秦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竹简上记载了法律,政治,医学等许多内容,这一批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历史学术价值可以说极重了。
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文化中,玉石与神灵、宗教紧紧相连,这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称“琮王”。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唐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彩凤鸣岐”琴,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琴曲,更让人称奇的是,音质绝佳,极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质属上乘,也恰好印证了杨宗稷对它的高度评价:“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传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宁波“万工轿”
清末民初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花轿根据雕饰人物的多寡及工艺水平而分为三等,此轿属头等轿,是现存最豪华的一顶花轿。
鎏金木芯马镫
十六国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乍看不起眼的小小马镫,却是马具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突破,此后传入欧洲,甚至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骑士。
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唐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王羲之的墨迹早在北宋时期就极不易得,这虽是对王羲之一门法书的临摹,但是勾摹精妙,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至今火烧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宋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据目前所知,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共有六件,除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为册页外,其余五件(故宫博物院藏三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一卷及本卷)构图、内容与造型基本一致,均为宋人摹本,唯技法工拙不一。辽博收藏这件《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是现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朴的一件。
极速鉴宝APP上瓷器专家有哪些?
极速鉴宝APP的专家老师有长期活跃在一线的收藏家、在大学从事古董鉴定专业教学的老师、专业博物馆的老师及各大拍卖行的鉴定师,每一位老师都在自己的领域有专业的研究及建树。
例如因电视节目而被广大藏友熟知的瓷器鉴定专家崔凯,青铜器鉴定专家苏振高、王荣琳……等等藏友们都可以在极速鉴宝APP上找到对应品类的专家老师进行鉴定。
藏友最容易产生分歧、把握不准的古钱币鉴定方面,极速鉴宝APP上也有张宏老师、崔淳老师、王钊老师、杨飞老师可为藏友把关。
在玉器方面极速鉴宝APP有张秉坚老师、珠宝专科毕业的鹿克虎老师、刘迎春老师可为藏友把关。
在佛像方面就更厉害了,有知名的造像、铜炉收藏专家北郊老师、专科毕业的陈为老师、一线收藏家张弓老师、保利拍卖的黄旭老师、国博的贾文熙老师,都被极速鉴宝APP请来为藏友们提供专业意见。
电视上的鉴宝节目是真的吗?
专家让你上交古董,不要信
某个鉴宝节目中,专家让持宝人上交“银元宝”,可是男子气得直言:“给我两亿,我就上交。这是我在家里挖出来的,凭什么上交?”
(参考图)因为男子挖到了古代的“银元宝”,虽然上面有了破旧破烂的痕迹,可是好歹也是古董啊,专家估价一个可以卖到50000人民币,甚至十万,如果成色完整一点,也是值得更多。
可专家表示:“就算在你的家里挖到的,也是属于文物,并不属于个人。”
男子表示:“我家里挖到的,也不属于我?这可是我家啊!”然而专家没有争辩,而是直接摆出了相关的条例,那就是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参考图)所以专家让男子上交古董,因为这是文物,男子气得直言:“给我两亿我就交给你。”然后气冲冲地走下了舞台,这个节目看的让人十分激动。
但是想了想,这其中可能有“节目效果”的成分,因为所谓的鉴宝节目上的专家都是真的专家,不过鉴定的物品也不全部都是真的。
因为专家有了出场费,所以这也是专家鉴宝的目的,都是为了工资的。因为,专家的话不能全部都信,在古董界里,很多冒充专家骗人的例子,时常发生。
专家靠什么赚收入收藏大家马未都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把节目中的专家,放到了市场里去,让他们去搞古董收藏,我敢说,不出6个月,这帮人就要饿死。”
意思就是他们买不到好东西,也赚不到钱,因为古董专家的收入不是靠“交易”,而是靠鉴宝服务费,马未都他自己也是专家,他说出了真相。
“就算我没有博物馆,没有这些古董藏品,我也饿不死。因为我可以帮别人掌眼,也就是鉴宝,然后收取服务费,多的时候鉴定一个可以收千元。”
这才是专家参加节目,帮人鉴宝的目的,“无利不起早”,说的就是这个。
节目效果成分居多王刚在鉴宝节目中拿起锤子,直接砸了一个花瓶,最后被人告上法庭,对方索赔上千万,甚至上亿,说自己的古董是真的。
男子的花瓶价值3000日元,也就是20000多人民币买的,结果按照节目的规矩,专家说是赝品,因此就砸掉,不让它流入市场。
这是节目中的“规矩”,参加节目的人都要遵从规矩,可是下了舞台之后,这个男子不服气,找了另外的第三方机构去鉴定古董,对方说是真的。
这就出事了,因为节目专家说是假的,机构的专家说是真的。
王刚一时间不知所措,但男子还是把他给告了。
“我们的节目都有签约合同的,也有一定的剧本在里面。”王刚在打官司之后,发布了视频,说明了当年“砸古董”的内幕。
他表示:“当时持宝人不服被砸,始终认为自己的藏品是真品,将电视台节目组、主持人等人诉诸法庭,但一审、二审均被判败诉。”
后来王刚说:“即便,假如,退一万步来说,这个被我砸掉了的古董是真的,它也不可能价值几千万,也不可能是两个亿。大多也就值得几十万,不能再多了。”
而且,内幕就是上节目要签订保密合约的,所以鉴宝节目大多都有“戏剧”的成分。
什么样的鉴宝节目为真的如果是央视之类的鉴宝节目,大多都可信,因为这不是综艺娱乐,而是一种“古董知识”传播的方式,并不是把鉴宝古董当做盈利的一个标准,而是普及文化,提高大众对古董文化的热爱。
《收藏马未都》这个节目就是真的,没有作假的成分,因为马未都解说的藏品都是货真价实,都是从博物馆里拿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那就是节目现场的观众,大多是群演。
马未都录节目快散场时,花钱请的观众有些骚动,马未都表示:“大家帮个忙,耽误大家几分钟,节目马上就录制完毕了。”
可是观众压根就不管,直接起身走人,临走时还说:“马老师啊,你一个节目赚多少钱,我们赚多少钱啊?也就几百块,你可是上百万的酬劳啊。”
这是马未都在节目中,亲口说的。因此,可以看出鉴宝节目中很多观众都是“临时群演”,这也是节目效果需要的。
专家说的知识,是真的节目中专家说的知识大多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节目中也不敢播出,但也有出错的时候。不过古董是不是真的,很难说,专家也是人,知识不足时也可能判断错误。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鉴宝节目它就是一档节目,娱乐,兴趣性占据首位,古董有真有假,专家也是真的,但戏剧和剧本成分居多。
毕竟,它就是个节目,娱乐观众的。
如果有古董,最好拿去给可靠的专家鉴定,多鉴定几次,也不要完全听专家的,避免损失。
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崔凯的鉴定水平怎么样?
华山论鉴笔者每期都看,说说自己看法。
鉴定是知识储备加眼学,中国地大物博,文物和民俗东西很多,鉴定专家也好,店主也好,观察员也好,要学习和认识的物品很多,要不然分什么这类专家,那类专家,就是在一个门类中研究透彻,从出土报告,到世界各博物馆观察中国各时期的文物特征和制作工艺。好在华山论剑鉴的专家,店主都是从一线而来,有实战经验,也有理论基础。电视台用三方立场作证,笔者是特别敬佩,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观察员水平也很高,也是一线搞考古研究人员,学者,笔者特别赏识。
至于说瓷器鉴定专家崔凯,笔者认为在鉴定上是认真的,中肯的。不是大家所说的伪专家,我们从收藏中就事论事,不能意气用事,信口开河,如果专家都是伪专家,那大众还会相信谁呢?就是故宫专家在电视台鉴定,你也会说成伪专家。
藏家从来没有在自己藏品中找找问题原因。你对自身藏品有自信吗?没有。个人钻牛角尖没用,固执没用,许多藏家就是一个保管员,根本不去自己研究,只会拿给别人看,别人说对,你就对,别人说不对,你就寝食难安,这是大众普遍心态,为什么?是自己真金白银买的,心疼。殊不知藏家往往喜欢听好话,就会往往中计,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五大窑为什么会满天飞,造假者就是抓住买家心态一夜暴富心理,而买家往往心存侥幸,花小钱收了许多这样的物品,以为自己发财了,就死扛,其实,这就是死结,只是没有正确认识五窑的稀缺性,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还悠然自得,用当下的一句时髦用语:就是在自虐,自淫。
在艺术品收藏上,我们永远都是学生,学无止境,新出现的,新发现的新生事物就是专家,藏家都需要消化。不然就是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也不是科学态度。最后说一句:笔者相信崔凯老师,我们虽然并不相识,相信华山论鉴。附图说明:图片是笔者藏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