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代瓷器怎么鉴定,那么长达130多年的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个笑话?

清朝历史虽然不能说都是伪史,但长达130年的所谓“康乾盛世”,即使不能说是一个笑话,也确有过誉之嫌。

第一,什么是“盛世”?

咸丰年代瓷器怎么鉴定(那么长达130多年的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个笑话)

“盛世”指的是国家在各个方面如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就业等均达到第一等水平且远超前后几百年的本国及同时期的邻国。而实际上在康乾时期很多指标都没有达到。

第二,政治上,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世界历史学界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定义那个时代是类似于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强化满族统治利益集团的野蛮统治,加重对汉族的民族歧视与压迫。当欧美国家纷纷走上民主政体,消除专制制度时,此时康乾却是另一番景象,官吏贪污腐化,贿赂行私层出不穷,严重阻滞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之路。从这可以看出康雍乾的政治制度虽卓有成效,但却不合时宜,大开倒车。

第三,军事上,其所谓的八旗子弟由原来的骁勇善战,逐渐退化成一群只知享受的纨绔子弟,将领腐化堕落,目光短浅,对军事现代化无知无闻,变成一群由清政府供养的社会寄生虫。实际上就是一个只能用于恐吓内部民众的花架子招牌。

第四,科技上,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拉开了距离,为以后的落后挨打埋下了伏笔,康雍乾盲目自大,视西方科技成果为奇巧淫技,断绝与西方交流渠道,拒绝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的应用,造成中国科技水平开始大幅度落后于西方。

第五,文化上,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禁锢与统治,频繁掀起前所未有、血腥骇人、遗害无穷的文字狱。实行愚民政策,利用各种手段对光大民众进行奴化教育。

第六,经济上,在光鲜的表象下面,是光大普通民众的饥寒交迫与流离失所,康乾时期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清朝时期的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主流观点是“康乾盛世”不能称为盛世,充其量也就是“康乾之治”,只是在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方面有一定作为,对于时代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贡献。2017年教科书也已经删除了“康乾盛世”的说法。

如何鉴定乾隆官窑粉彩瓷器?

大家好,我是山川,很荣幸受邀回答此问题,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还请多多点击关注我,谢谢

乾隆官窑粉彩瓷器鉴别的要点

一提清代瓷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必然躲不开的话题。再进一步说到粉彩瓷,尤其是多彩而华丽的色地粉彩瓷,乾隆粉彩就成为了老生常谈的内容。乾隆时期是粉彩瓷的鼎峰,官窑粉彩不仅产量惊人,更是工艺精良、成品精美,藏品价格居高不下,人们也是爱不释手。在拍卖市场上,很多乾隆年官窑出产的粉彩瓷都拍出了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价格。香港中能八周年大型拍卖会上,一柄乾隆款-粉彩-百花不落地如意,最后以2.6355亿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乾隆粉彩的成交记录,至今国内粉彩瓷拍卖情况中未见超越。也正是由于乾隆粉彩市场价格卓越,收藏人群广泛,有很大的利润可图,不少不法分子都动起了假冒伪劣的歪心思,企图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来蒙蔽一些经验不深的藏家朋友,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因此今天就来简单谈谈,乾隆官窑粉彩瓷器的鉴别可以从哪些要点入手。

图1:清道光官窑粉彩梅花纹寿字耳瓶,成交价格RMB2,185,000.高707.5px,此瓶盘口,长颈,圆腹,圈足,一枚镂雕瓷塑“寿”字分开两半贴塑颈侧为耳,上染蓝料彩装饰。瓶身洁白素雅,一树红梅傲雪凌霜,灼灼绽放。画工精致清雅,颇得梅趣。底心红料书款“大清道光年制”。

首先最重要的,肯定是看瓷器的胎和釉。乾隆时期的粉彩瓷,胎质细腻、光洁,没有任何瑕疵,即使是晚期材质稍有粗松,也比清晚六朝胜出一筹。然后是釉,乾隆官窑粉彩的釉质细肥、莹润,上釉也较厚,因此釉面坚致、平滑、亮润,有的人甚至形容其具有白玉如脂的质感,绝不会有清晚期出现的釉面的小皱纹或者波浪釉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收藏过程中,看到号称是乾隆官窑粉彩却胎、釉质地粗糙的,定为假冒。

图2:清雍正官窑粉彩牡丹花卉纹菊瓣盘(一件),成交价格RMB1,173,000。直径422.49999999999994px,这件雍正粉彩盘,敞折沿,器腹菊瓣状,矮圈足,盘型周正,胎体细密,质地轻盈,洁白精致,轻重适度。釉面滋润匀净,平滑莹白,光洁无瑕。盘心以粉彩绘牡丹,牡丹象征富贵与春意盎然,故有“富贵长寿”或“国家初定,百废待兴”之意。牡丹鲜嫩璀璨,清雅秀美。整件瓷器呈色丰富多变,色泽明亮柔丽,彩料浓淡自然,粉质感强,画面粉润柔和,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

其次,注意看瓷器的装饰技法和款识写法。在装饰技法上,乾隆粉彩既有白地粉彩,也有色地粉彩,且色地粉彩居多。有的还在色地上增加轧道工艺,也就是在色地上先细刻花草纹,然后再加绘粉彩纹,成为“耙花”。在装饰题材上,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主要用山水、九桃、婴戏、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缠枝花、花蝶等,并且在时节和纹饰的对应运用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在粉彩瓷画的图案上,乾隆官窑粉彩最喜欢表现的一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内容,如麻姑献寿、八仙贺寿等,另一个就是带有美好生活愿望寄托的内容,尤其是鱼跃龙门、渔樵耕椟这一类。在款识上,乾隆年粉彩的红款比较少,蓝款多见,在布局上写得异常规矩,字体一般是篆书或者楷书。

图3:清雍正官窑粉彩富贵牡丹纹盘,成交价格RMB920,000。直径484.99999999999994px,盘为广口,浅腹,圈足。通体罩施透明釉,盘心粉彩绘两株牡丹斜倚洞石袅然而生,灵芝、雏菊相伴。底足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识。

最后,还得看一些乾隆粉彩的创新工艺。第一个是轧道开光,即拿极细的工具,在多彩色地上,轧出缠枝蔓草、缠枝忍冬等延绵的纹饰,且该技法多配合开光一起使用。另一个是乾隆官窑粉彩中的部分,内壁和足底还施松石绿釉,其釉面光润而浅淡,俗称“绿里绿底”。此外,在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上,一般是多种工艺技法合用,创造出别具风采的粉彩神韵。

图4:清道光官窑粉彩寿桃纹盆托组,成交价格RMB308,000。高487.5px。

曾经在以古玩城见到过一位摊主,号称自己有一件家传的乾隆粉彩瓷,是家里祖上有人在宫廷侍奉得到的赏赐。笔者颇感兴趣。但是在观看过他所谓的传家宝以后,笔者却庆幸自己没有冲动购买,因为那根本就是一件冒牌货。那是一只号称清乾隆年代的人物粉彩纹观音瓶,造型优美,釉色鲜亮,瓷绘画面为一男一女闲谈情景,人物生动细腻,憨态可爱。瓶底部写有“乾隆年制”红款。这样一描述,很多藏友应该就明白问题所在了。一是款识有问题,官窑红款少有,故异常工整,这个却没有力道,像印上去的。第二是装饰题材的漏洞太大了,古代封建社会,尤其是清朝,连红楼梦、西厢记等都是禁书,官窑瓷器怎么可能公然绘制男女单独闲聊的场景作为纹饰图案呢?

因此在收藏过程中,千万不可大意、冲动,要细致观察器物多个方面的特征,一一排除赝品可能性以后再做购买打算。

图5:清雍正官窑黄地粉彩刻画鹤衔八宝纹碗,成交价格RMB6,472,200。高265px;MD630px;BD250px,口沿微撇,弧腹,外壁黄釉地上绘八只鹤衔八宝纹,姿态各异,穿梭于云海纹中,云海以绿釉绘画,色彩丰富浓艳,其纹饰蕴含有大富贵,吉祥如福之意,属宫廷用品,十分珍贵。圈足内施白釉,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双圈六字两行青花楷书款。

图6:大清乾隆官窑(钻刻)松石绿地粉彩缠枝勾莲纹橄榄瓶,成交价格RMB25,888,800。高675px;MD162.5px;BD204.99999999999997px,外壁施松石绿釉,以松石绿釉为地,发色淡雅,地中藏巧刻瓷工艺,金彩勾绘缠枝西番莲纹轮廓,饰内填粉彩,气息富贵华丽,具有浓厚的宫廷喜庆气息,橄榄瓶小器大样,把手可玩,应为文房赏玩佳器。

图7:清咸丰官窑珐琅粉彩吉庆有余直口尊,成交价格RMB896,000。径562.5px。

图8:清乾隆官窑绿地粉彩开光通景山水图壁瓶,成交价格RMB2,300,000。高425px,本品为乾隆早期唐窑作品,敷色妍丽多姿,温婉典雅,尤其腹心开光山水,行云流水,笔墨酣畅,尽得唐窑之美备。壁瓶为一侧平面,撇口,折肩,腹部近底稍敛,下承外撇圈足,径部两侧贴塑瑞兽耳。通体饰凤尾卷叶花朵纹,腹部开光绘粉彩通景山水。圈足施金彩,松石绿釉底书矾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横款。

图9:清光绪官窑黄底粉彩福寿捧寿碗(一件),成交价格RMB13,800。直径322.5px,侈口,深腹,腹渐收,圈足,胎体轻薄细腻,碗底釉质白细,书“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对碗通体施黄彩。口沿描金,碗心绘金彩寿字纹,内外壁皆绘五色蝙蝠纹、以矾红彩绘团寿纹、粉彩绘折枝仙桃,有福寿之意,寓意吉祥。“福寿”自古即是中国古代器物上的传统纹饰,为清代官窑器物所常用。

图10:清宣统官窑粉彩描金百福赏瓶,估价RMB160,000-200,000。高1000px。

大明宣德年制铜炉如何辨别真伪?

真正的宣德炉,是大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参与设计制造的,由国外进贡的风磨铜再精炼六遍,十二遍,并加入金,银,等贵重金属铸成,五色俱有,宝光精韵,后人称为宣德炉。由于后来各时期均有仿制,现今宣德炉己成为文物界的一桩悬而未决的疑案,没有一件能够准确认定是宣德三年那批制造出来的香炉。由于历史原因,经过几次大的毁铜事件。

一是明朝崇祯时期,连年战乱,国库空虚,为了政权稳固保住江山,崇祯命内府将所有铜器融化铸钱币。闯王进京,民藏铜炉战乱遗失。

清朝咸丰年,外忧内患,国库空虚,为铸大钱,把皇宫内廷旧藏铜器,毁掉铸钱。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进京战乱遗失。

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制造兵器,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大批古钱币,古铜器被融炼。

虽历经毁灭劫难,但是世间或有遗落在民间的真正的宣德炉,只是目前没有办法准确的认定,识别。另外除了明宣宗三年皇家铸造的宣德炉,后来各时期历代皇帝,铸造官匠,私家定制,均不乏精品。

现在范指的宣德炉,主要鉴定方法是看铜质细腻精纯程度,老的香炉边沿棱角处圆滑自然,新的可见打磨痕迹,尤其炉足处磨损露出的原铜色,是自然磨损,光滑包浆自然。新炉要么炉足没有自然磨损露色,要么打磨的痕迹新。老的铜色深沉,宝光内蕴,包浆自然。新炉经过渡色,光亮外浮,颜色一致,老炉凸出的部分和凹进的部分铜色氧化不一致,有深浅过渡色。老炉主要看造型,敦厚古拙,精致灵巧,该厚的厚,该薄的薄,直处笔直,圆滑处线条优美,款识鉴别,各种款识都有,多看真品款识,品铸文书法神韵。

40年后的鸦片战争何其有着怎样的关系?

乾隆执政的60年,其中治乱成败的分水岭大致上在乾隆三十八年左右。

这一年,大小金川之乱基本平定,乾隆的武功达到历史最高点;这一年一代贪官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这是和珅仕途上十分重要的一份工作,在这份工作中,他学会了如何理财,正是因为他理财有方,从而得到了乾隆的赏识,由此开启了一个贪官横行的时代。

也是在这一年前后,各地的贪腐大案频频发生,帝国的蛀虫们肆意侵蚀着国家的元气,在没有大的战事的情况下,乾隆走向了浮夸风的不归路,好大喜功,穷奢极欲。

此后的22年时光里,乾隆醉心于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正所谓上有好焉、下必甚焉,正是因为乾隆奢靡的各种嗜好,使得和珅这类型能够敛财的官员大行其道,而以和珅为首,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的庞大贪污集团,他们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使得帝国从顶点迅速衰落,只用了22年的时间,就造成了川陕甘三省交界处逾百万的白莲教起义,历史9年之久,动员十余省绿营,耗费2亿白银,战死数百将官,才得以平息。

而这二十二年里的种种情状,都造成了40余年后的鸦片战争,国家无军队可用,吏治崩坏到没有办法整合资源,才在鸦片战争中毫无抵抗之力而一溃千里,国家糜烂致此,与乾隆后半生的执政是分不开的。

而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生于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给老爷子祝寿分不开。

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了首次来华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一行,这是中英通过外交途径的首次接触,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外交活动,如果谈得好,对大清王朝将士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机。可惜,这次西方的一个海洋强国,与东方的一个农业大国的谈判归于失败,它的失败,最终也成为了40年后的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英国使团访问清朝时,正值乾隆统治的后期,虽然吏治趋于崩坏的境地,但超过1380余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趋于3亿人口,6亿亩的耕地面积,使得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而这一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迫切需要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因此,英国利用为乾隆皇帝祝寿的机会派出使团,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马戛尔尼虽然没有完成谈判使命,但这一次接触,却取得了细查“康乾盛世”脉象的成功。他们来时从天津到北京又到承德,归国时乾隆照准英国使团取道中国南海出境,走大运河横穿中国大陆。

他们一路的所见所闻,摸清了中国的国情、民情和军事的虚实,已经从许多“细节”里看破了当时“中国热”的虚幻,发现了大清帝国的外强中干。

马戛尔尼甚至把大清帝国比喻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昂视就放出预言:“大清帝国迟早要崩溃”,而“英国会从这一变化中讲比任何其他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英国副使斯当东在其编辑的题为《《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的书里写到,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是“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过渡,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不是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马戛尔尼回国后回国后,根据他纵穿中国,对社会各阶层的所见所闻,在提交给政府的报告书中作出了结论:

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科学极度落后,人们普遍贫穷,军队不像军队,腐败处处可见。他指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极为短浅,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同时语言“鞑靼王朝将继续压制人民,兵将发生变乱”。

1840年4月7日,大英帝国下议院就是否应该对中国进行一次战争进行辩论。一个高贵的爵士议员起身发言,他就是48年前觐见国乾隆的小斯当东,原本是给马戛尔尼提起茨骑士斗篷下摆的 见习侍童,现已成为了一位资深的远东中国问题专家。他在议会上发表了一篇宏论,他的主战论点博得了大量的掌声,最终使得英国政府绝对了对中国的恶战争。

可以这样说,发生在1793年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开启了对清王朝的“破冰之旅”,也为48年之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了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