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霁蓝釉梅瓶瓷器的鉴定,应该如何鉴别古钧瓷的真伪?
钧窑瓷器鉴定和欣赏的问题之前卓越堂也曾在悟空问答作答(2/2/19),没承想有藏友欣赏拙见,配以图片,全篇引用(2/10/19:钧瓷顶尖收藏家的鉴赏技巧,一招学会,终身成行家,河南省收藏家协会)。既然有顶尖收藏家赏识,受宠若惊之余,再发表几点个人经验,与藏友分享。
首先,鉴定古钧瓷是一门学问,牵涉到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几句话就讲清楚,加上现在仿器赝品充斥市场,要想不交学费不吃药,很难,但不是不可能。第一步就是先熟悉宋、金、元钧瓷的各种特征,包括常见器型、釉色、气泡、胎骨、底足修坯等,要多看、多上手真器(博物馆和拍卖行预展),少买。这个过程至少要几年吧。
切忌过份自信,听故事讲故事,走火入魔。友情提醒,有的藏友连一些基本知识都不具备,洗子和碗也分不清,更不知道正宗钧窑和广钧(石湾窑)的区别,把一只洗子称为天下第一碗。收藏热情是把双刃剑,自己高兴倒无伤大雅,但误导藏友就不太合适了。
这里分享一个鉴定要点,以下面照片解释:
1-2. 北宋钧瓷天青釉香炉底足胎釉结合处;
3-4. 元钧缽底胎釉结合处;
5. 金钧天青釉挂红大碗底足胎釉结合处;
6. 金钧天青釉挂红桃形洗底足胎釉结合处。
细心的藏友会发现,在上述例子中所示胎釉结合处均有一条白线,有的明显(1-2、6),有的不太明显(3-4),有的似有似无(5)。
这是为什么呢?
现存宋金元钧瓷绝大多数都是入过土的,传世品少之又少,且都在故宫藏着。大凡入过土的钧瓷,多少都会有土咬痕迹。但钧瓷釉厚耐腐蚀,大部分出土钧瓷都是釉面如新,唯有釉胎结合处常常留下蛛丝马迹,也就是这种土咬线。
当然这一点只是辅助全面鉴定的一个方面且局限于曾入过土的钧瓷,切忌以偏盖全。曾经因不知这一要点而有过惨痛教训。
十几年前在纽约的一个古董店里,看到一个近尺半的元钧梅瓶,各方面都对,只是开价太低(八百美元)。起了疑心,加上开店的上海姐妹素来以量取胜,真真假假,所以擦肩而过。两年后在苏富比大拍上又见到了这只梅瓶,不错,是元钧,但起拍价二十万美元(成交价更高),所以只能又擦肩而过。细观之,这条白线赫然在目,只可惜两年前不认识它。
欢迎藏友转载或引用,不过要是能注明是卓然堂原创就更好了,开篇所提到的仁兄,就忘了这一点。
为何有人说雍正瓷器是清三代瓷器的典范?
【文藏来答】雍正时期瓷器种类繁多,精品层出不穷,不论是单色釉、粉彩、青花、釉里红还是广彩,都呈现出了那个时期制瓷工艺之高超,已经不落窠臼,创新是它最明显的特征。
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 高11.6 口径16.4 足径4.5厘米
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 高22 口径9 足径12厘米
釉里红是明清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下彩瓷品种之一,雍正时期称为“宝烧红”,制作比康熙时更为精致。其烧造品种一类为仿明代永宣瓷器所作,有三鱼高足杯、盘、碗,三果高足碗和云龙纹碗等,制作精工,足以乱真。另一类是雍正时期的典型器,有三果纹玉壶春瓶、海水龙纹梅瓶等。
斗彩团花纹碗 高7.2 口径22.1 足径6.2厘米
斗彩缠枝花卉纹盖盒 高8 口径15.4 足径9.7厘米
斗彩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始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成化时的斗彩器最为出色。其主要特点是釉下青花线描,在釉上青花线内填染各种色彩,纹饰柔和秀丽。雍正时期斗彩器继承明代成化“斗彩”工艺,既模仿又创新,造型和纹饰比成化器更为丰富,色彩更加艳丽。
粉彩杏林春燕纹瓶 高32.7 口径7.2 足径14.1厘米粉彩过枝桃纹盘 高3.4 口径17 足径10.8厘米
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种之一,始创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盛行,它以柔和细腻见长,有别于五彩的强烈光彩,称为“软彩”。清代雍正时期粉彩器已成为彩瓷的主流产品,其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绘制精堪,构图疏雅简洁,纹饰具有纤细的柔态,用笔工细,画风深受恽南田没骨法的影响。
清雍正 冬青釉八宝碗
清雍正 仿哥釉辅首弦纹大瓶
清雍正 珊瑚红釉碗
清雍正 秋葵绿釉碗
单色釉瓷,指着单一色釉的瓷器。如青釉、红釉、黄釉、绿釉、黑釉、蓝釉、白釉等。清雍正一朝,能烧制出多达57种釉彩,其中单色釉达37种,可见当时的盛况。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一直苦苦追寻的瓷器中的皇者?
现在可以向大家发表五代柴瓷的真实相信了,实物图如下:
薄如纸:
明如镜:
柴字款:
黄土足、底部有开片纹其它地方没有:
形美、釉美、工艺绝:
千年的氧化层在于器物的内部及底部、外表的釉色千年不变并且耐氧化:
轻如羽、声如磐:
还有很多不再解释。
五 代柴窑瓷器是后周皇帝柴世宗(即柴荣)用自己的姓名命名的卸窑,也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姓氏命名的窑口,所烧造出来的瓷器是历史上的顶峰之作,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算现在二十世纪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就算用尽所有手段亦无法复制,你说它牛不牛逼就可想如知了,我也收藏到真正到代的五代柴窑瓷器,真实薄如纸,声如磐、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有款有的无款、有的有细纹有的没有细纹、釉色如镜、上手时轻飘飘的、多数以刻花描金作纹饰、有的用名贵的猫眼石作装饰、工艺非常精细、多用模具制胎、材料釉料独特,现代人根本无法复制。现在还未到公开发表实物照片的时后请各位多多包涵。现发一些其它相片请分享。
怎么简单鉴定明代瓷器?
可以将年号款作为鉴定的依据,简单举例:
明洪武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问题
新仿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
“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年号。关于明初御窑厂建立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明嘉靖王宗沐所撰《江西大志》所记载的洪武三十五年,另一是清嘉庆蓝浦所撰《景德镇陶录》所记载的洪武二年。景德镇考古所已故所长刘新园曾研究过明代御窑厂遗址的地理位置和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实物残件,结合文献分析后确定了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应在洪武二年。
明洪武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通过研究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明代瓷器中未发现一件带有“大明洪武年制”的官窑款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70余件明洪武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没有一件带有洪武官窑款,可见当今有无“洪武”官窑年款已成为鉴定要点。凡是带有洪武款识者,一定要结合胎釉、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
臆造“大明洪武年制”款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图梅瓶
洪武瓷器的市场价值很高,在仿古瓷中书写洪武款识的瓷器较为多见。如仿品“洪武六年”款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与真品的胎釉、造型、纹饰等方面相比差别较大,其它书洪武年号款的各种臆造品,更是要警惕。
明永乐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问题
“永乐”为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景德镇御窑厂这一时期烧造的御用瓷器在官窑款识方面较为独特。永乐青花瓷器一般是没有官窑款识的。目前仅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内心有书“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这是唯一一类带有款识的永乐青花瓷器。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据晚明谷应泰所撰《博物要览》记载:“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遗憾的是故宫旧藏缺少鸳鸯图案者,但见有明万历仿与清康熙仿。
清康熙 仿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底款
需要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为制作高仿器物,曾将故宫旧藏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重量、胎体厚度及工艺进行过缜密的测量和研究,所仿者相当逼真,但仿品在款识的表现和青花发色等方面与真品还是有些差距。近十几年来的仿品就更差了。
新仿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底)
现代仿品中,仿“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的青花瓷器较为多见,器型有瓶、罐、盘、碗各类,伪款一般都用青花书写在器物的底部,有的是在瓶肩用青花横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外围单方框或双方框;有的是在器底绘一青花火珠纹,伪款写于火珠纹中心。如果不了解永乐青花的特点,这类臆造品再经过做旧,就非常容易达到乱真的目的。
明永乐 红釉高足碗
永乐官窑款除青花款识的特殊性外,从传世品来看,在永乐白釉或红釉瓷器的胎体上还有刻划和模印的釉下暗款,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笔道浑厚圆润,结构严谨,多在甜白釉瓷器和红釉瓷器的釉下显现,为永乐时期的特殊款识。
新仿明永乐甜白釉暗刻云凤纹小杯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常见一种所谓的甜白釉暗花薄胎瓷器,多刻云龙纹、云凤纹,器底刻“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也有暗刻“天”字者)。这种白釉薄胎瓷器胎体极薄,犹如半脱胎,比明永乐甜白釉器、明成化斗彩器、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的胎还要薄,胎质细白,用光源透视花纹非常清晰,有不少藏家将此类器物误认为是明永乐甜白釉器,这是非常错误的。
臆造“永乐年制”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心)
需要注意几类带“永乐”款的常见臆造品。一种是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碗内心书“永乐年制”釉里红篆书款,釉面非常光亮,其实从明代御窑厂的发掘资料来看,永乐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烧制得还很不成熟,传世品极为罕见。另一种臆造品常带有“赏赐”“御赐”“钦赐”等词句组成的款识,伪造成皇室的赏赐品,对于不了解永乐瓷器特点的藏家更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明永乐 白釉梅瓶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美术馆收藏有两件明永乐白釉梅瓶,瓶肩部用青花书“内府”两字,运笔疏朗,古拙浑厚,为永乐时期的御用器。国内类似器物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有北京市文研所曾在海淀区发掘出土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上世纪90年代北京某藏家曾在香港收购了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但这两件器物均无青花瓶盖。
臆造“内府”款白釉暗龙纹八棱梅瓶
当今市场上偶见有类似仿品,但只要稍仔细研究永乐甜白釉和青花发色的特征,是不难分辨真伪的。新仿器物还有肩部书白釉“内府”“枢府”等字样的蓝釉、红釉梅瓶,均为臆造器物。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