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龙纹瓷器拍卖鉴定,清朝有青花瓷吗?

清朝肯定是有青花瓷的,而且清朝的康雍乾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知道瓷器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它地区文明的人们会制造陶器,但是只有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青花瓷在元代就已经产生了。

它是运用钴料进行绘画装饰的釉下彩瓷器,制作过程是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元青花造型博大,画法娴熟,色彩鲜艳。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可以说是拍出了天价。

清代的康雍乾三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

康熙青花瓷为历代青花瓷之冠,制作技术更趋完美,分工精细,画师高明。所用的国产钴料,磨炼的极为精细,而且为了更好的分出青料的深浅浓淡,还要将其置于不同的料缸中,在使用时按画面的要求分别取用,使青花呈现八九种深浅不同的层次。在2012年北京盈时秋拍中,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以9775万元成交。

元青花龙纹瓷器拍卖鉴定(清朝有青花瓷吗)

瓷器有死亡气泡是老瓷器吗?

关于死亡气泡是这几年古瓷收藏中,一些藏友经常提到的话题。

“死亡气泡”是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瓷器釉面、釉下的微观影像。通过放大镜看微观,不是科鉴,只是目鉴的延伸,还是目鉴的范畴。

古瓷的目鉴是需要大量上手古瓷,观摩馆藏、出土物等资料,深入了解各时期制瓷工艺及传承。用这些知识的沉淀,来对一件古瓷进行客观的鉴别。

微观既然是目鉴的延伸,也还是在目鉴的范畴,也是需要通过放大镜对各类古瓷大量的微观观察,找到其胎、釉、彩料放大后的氧化、老化、使用痕迹等共性,以补充目鉴的依据。

目鉴首先是肉眼看其时代工艺特征(胎、釉、彩料、纹饰、形制等),然后再辅助放大镜找到更多肉眼看不到的特征以佐证,微观的老化痕迹有上百种,一般一件瓷器上能找到5--6种老化痕迹,基本可断老,只有一种,那就是孤证难立。

下面介绍一些微观气泡的老化痕迹:

一,破泡:是指釉面的气泡,因年久风化,硅胶化,经清洗,摩擦而产生的破裂,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层的破泡,釉面损伤太严重时,才见到中下层破泡;宋瓷上,会有此现象,难仿。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黄水斑,就可判定为古瓷了。

元代青花微观:破泡(黄水斑)

元代青花微观:破泡(黄水斑)

西晋越窑青瓷微观:破泡、釉面老化

东晋越窑青瓷微观:破泡、网格纹

宋青瓷微观:此类在开片上的破泡、黄水泡、臭干黑,不能作为老化依据。

元代青花微观:黄水泡

宋汝青瓷微观:黄水斑

唐代鲁花釉微观:破泡

元青花微观:黄水泡

元青花微观:破泡

五代越窑青瓷微观:破泡、黄水斑

另有种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气泡的顶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难仿,也仿不出来。

二、臭干黑:是指腐败的有机物沁染了古瓷,多数表现在素胎﹑破泡处。经长期水泡,会发软,涨大,而被洗掉。作伪仿者,用河塘污泥。在放大镜下有区别:臭干黑,无定形,河塘泥,有土粒。特别是微破泡里钻进的臭干黑,是需上百年才能形成,一般是出现在明之前的古瓷上。清三代的瓷上也会有,但很少,用放大镜寻找,也较难。晚清的,只有在欠火的低温瓷上,才能找到一点点。

宋越窑青瓷微观:臭干黑

宋青瓷微观:臭干黑

清代青花微观:破泡臭干黑

同治粉彩微观:臭干黑

三、破泡眼:釉面大泡破裂后,釉里出现一个较大的洞,口小内大。内形不同于棕眼,破泡眼是呈园球状的洞. 破泡眼内,常钻有陈附迹和臭干黑,或有黄水斑。这也是古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豆腐花:是前人用以此比喻釉﹑胎,因老化而分裂的形态,相似盐卤点豆腐,而产生的花形,无法仿。缺点是需借助八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观察清楚。

.............

对古瓷微观微观老化痕迹的辨别,如目鉴瓷器一样,是需要大量上手,微观观察,总结共性。

就单一死亡气泡来断定新老,有失偏颇。特别是一些高古瓷如汝窑、原始青瓷等烧造温度低,胎釉疏松,新烧的新瓷放到院子里风吹日晒,不长时间,即会出现破泡,在细细沙涂抹,即可看到死亡气泡,黄水斑或臭干黑等。其他新瓷做旧很多方法都可产生“死亡气泡”,这要量的沉淀、来分辨认识。

鉴别一件古瓷,就目前现状,还是要以目鉴为主,微观辅助,不要本末倒置。

中国有多少件元青花?

首先“中国有多少件元青花?”从理论上来说这只是一个统计学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全世界收藏爱好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真正的标准答案。现与大家分享本人多年学习、研究元青花的心得和收集到的资料。

自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发现元青花至今不到90年代时间,从被中国人遗忘到被外国人发现,特别是2005年2.3亿元《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最高拍卖价格的纪录后,元青花一直是收藏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马上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元青花仿品。因此要讨论中国有多少件元青花瓷器必须先确实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经国内官方征集或考古发掘而且经文物部门认可的元青花数量,民间收藏的元青花、青花釉里红,港、澳、台收藏的元青花均不被在统计之类。

著名学者朱裕平在他的《元代青花瓷》著作中对江西、江苏、广东、安徽、浙江、湖南、天津、新疆、河北、山西、四川、内蒙古、北京、吉林、湖北、河南等16个省市元青花的出土和收藏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累计数量为154件元青花。(朱先生引用的材料最晚的是1998年,既《文物》1998年第10期)。

但朱先生的这些统计数据中漏掉了:1973年安徽蚌埠市明汤和墓出土的1件元青花罐;1978年江苏武进出土的1件元青花大碗;1986年江西上饶市元墓出土的2件元青花玉壶春瓶;1991年江苏淮安成仕六年墓出土的1件元青花盖罐;1991年江苏南京市南郊永乐8年墓出土的1件元青花梅瓶;1996年湖南常德出土的1件元青花狮纽盖三足熏炉和一对元青花莲座双耳瓶;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元代窑藏出土的8件元青花,还漏编了一些国宝级的元青花,例如:1970年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青花凤首流扁执壶;江苏省句容市博物馆藏的国宝级元青花龙纹梅瓶壶;内蒙古林西县集中出土的国宝级缠枝莲纹扁壶等7件元青花等等。

经广大元青花研究者的辛勤劳动,统计汇编出的官方数据是:截至2016年底,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完整元青花器总数为221件。(不包括青花釉里红器物,不包括港、澳、台湾地区和私人收藏)。

苏麻离青料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真正的苏麻离青料的艳丽的蓝色以及苏料特有的晕散和吃胎现象是现在任何人都无法仿制的出来的,请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