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明清瓷器鉴定,明代和清代瓷器龙爪的区别?

明代早期对龙的爪数管理很严,到了后面就没有那么严了。

老的青花瓷器虾青色积釉是怎么回事?

古时瓷器多以青白釉或卵白釉为多,在施釉时,釉水在蘸釉、荡釉、浇釉、洒釉、轮釉、刷釉等上釉工艺之后,在晾干过程中,釉水会向下自然流淌,于器足或器物的底部形成一圈的积釉.......

电子书明清瓷器鉴定(明代和清代瓷器龙爪的区别)

一般这种积釉比上部的釉层要厚,且含铁、钙、铝、硅等微量元素较高,长期氧化之后,就变成虾青色泽,莹润透亮,明代瓷器比较常见,清代民窑的青白瓷也多有出现、这能给鉴定提供有力依据,现代瓷器无论怎么仿,色泽都是不一样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以糯米釉为主,配与翠毛蓝的青花,冠绝一时,釉色糯白紧贴胎骨,是极少出现虾青色的,雍正也极少不太明显,到乾隆时期才又出现虾青色,一直到晚清……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和特点?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1、瓷器胎釉

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2、瓷器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明代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3、瓷器色彩

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4、瓷器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5、瓷器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点:

1、瓷器造型

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瓷器胎体

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3、瓷器釉面

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4、瓷器纹饰

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5、瓷器器足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6、瓷器款识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怎么判断一件珐琅彩是清代还是现代的?

据了解,现在收藏市场上的珐琅彩仿品中较少仿康熙朝的,因为康熙朝时期出产珐琅彩纹饰比较呆板,常是有花无鸟,且器形多为日用瓷碗,较少高档摆设观赏瓶。 雍正珐琅彩数量很少,人们对其不够了解,导致仿品横行市场。

清三代时期生产珐琅彩瓷因为是御用瓷,在数量和质量上,更加注重质量,制成的每件珐琅彩都是一件艺术品,精美绝伦。现代人仿制,因为要满足市场广大的需求 ,在提高数量的时候,瓷器的质量就相对下降,做工粗糙,无法与真品相比。

一些仿制者根本没有见过珐琅彩真品,连瓷器的造型、尺寸、原材、釉料如何,诗、书、画怎么布局等都不知道,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制作,制成的珐琅彩,对珐琅 彩稍有一些了解的就能分辨其真假。

一些珐琅彩仿制品颜色为大红大绿,看上去非常俗气,这是因为仿制者搞不清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只知道珐琅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说不清珐琅 彩和粉彩的不同,更不知道珐琅彩的立体效果取决于其材质,只是一味的仿造,出产的珐琅彩自然无法与真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