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茶壶古董怎么鉴定好坏,怎么检查烧水壶的底座是否好?

用万用表测电水壶底盘的好坏可以用一下方法。

一般电水壶底盘的故障为接触不良和短路故障。用万用表测试的时候,首先要切断电源,把万用表的量程开关打到欧姆挡上,用万用表的一支表笔放在电源插头任一个插头的金属片上,再把万用表的另一支表笔放在电热壶底盘上连接片上,如果是通的状态,就证明这跟线是好的,再用同样的方法测另一根电源线。如果不通就证明坏了。

瓷器茶壶古董怎么鉴定好坏(怎么检查烧水壶的底座是否好)

新手买紫砂壶要注意哪些方面?

紫砂业界的最大争议—— 半手工壶

看完这篇文章,突然有种冲动想写点什么,并不是正名或解惑,而是发自内心的和大家交流一下,也可能只是一家之言,但还是觉得应该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态度,也方便大家多了解一点到底这个困扰了紫砂业界这么长时间的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 xinyitangzisha,我们共同探讨。

一直以来,还是有很多喜欢紫砂的朋友对半手工成形的紫砂壶存在很大的误区,有些朋友一提到半手工壶就马上想到了注浆壶等等,那么半手工壶到底是不是让人如此谈虎色变呢,我们来共同分析和探讨:

注浆壶

注浆壶的制作工序是将紫砂泥加入高岭土和玻璃水、颜料等五至六种材料按一定的配方混合,搅拌成细泥浆,然后注入模具成形。其成形工艺简单,基本上没有多少手工的成分,市面上价位较低的多是这种注浆壶,这种壶制成后看上去很是细腻光亮,基本看不出砂的成分,也正是因为这样,注浆壶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变暗,不会有咱们常说的越养越润的I效果。

由于加入了高岭土和玻璃水,烧成后的壶瓷化严重,它也不具备真正的紫砂泥壶优质的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开水冲淋壶身就很容易分辨出来。由于注浆工艺对材质的要求,注浆壶无论里外都很细腻,无法看到明显的砂质颗粒。

▲注浆壶

说完了注浆壶,咱们再来看看半手工壶,很多朋友把半手工制作的紫砂壶称作模具壶,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它与全手工壶的区别就是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模具。那么,用了模具是不是做壶就很方便了,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了呢?甚至还有朋友认为是一压一个,把把相同?我要说的是,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半手工壶也同样有大量的手工成分,实际上它与全手工壶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身筒和盖子的成形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半手工壶

给大家看看半手工壶制作的各项工艺步骤,相信很多朋友看完后就不会再误解和诋毁半手工壶了,开头说过了,目的不是正名,而是让大家充分的多了解一点,在鉴赏和选购时有的放矢。那我们一起看看半手工壶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1、 打泥条,裁好,围身桶,处理好接头

2 、拍打身桶,拍打好大致成型后,放进模型里。搪身筒,马虎不得,否则会瘪

3、 做盖子,捖盖子,要处理的干净

4、 做嘴、把、足。挖壶嘴,控“把”的型,挺直有力,要求厚度均匀、内壁平整,这样才出水流畅

5、 戳出水孔,排列整齐,大小适当,清理干净。装壶钮,并修整,运用“加减法”,少了补,多了剔除,胥出自然、和谐。嘴把装后再进行精加工

6、 壶盖孔洞的细节处理,一定要干净,壶盖的子口要圆。用牛角明针光身筒、嘴、把等,也同样是非常考验功力的

7 、身筒开盖,修整壶口,要让盖子正好放进壶口,需非常小心,太大或太小都是不对的。敲底章,这时候也快到了尾声了

8 、推墙刮底,壶底内部处理干净,出水孔的清理,最后“倒角”完工

大家看完半手工的制壶过程,是不是有所感触呢,总之半手工壶确实不是千篇一律的,手工成分占比非常大,而不是坊间传闻的一压一个呦。否则真的是要臭遍大街了。每把壶的制出,同样也都倾注了工艺匠人们的心血结晶,了解后的您是否应该善待身边的每一把壶呢?但是在鉴赏或是选购时,您还是要根据您的实际喜好和专业知识来做判断,这里不做结论性的说法。

希望大家都能从紫砂艺术和文化中获得身心的享受!

用了球孔的茶壶与没用球孔的茶壶有什么区别?

用了球孔的茶壶与没有用球孔的茶壶的区别是:

一,有球孔壶嘴出水效果好 ,球孔是用在壶内出水口的部位,起顾虑茶叶的作用。用了球孔的壶因为球孔在出水口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壶嘴与壶壁接头处的壶壁泥就可以完全剔除掉,这样壶身与壶嘴完全形成了一个整体;由于球孔是一个半圆,全身都是孔,当提壶倒水时,水通过球孔洞进入球孔内时,壶内的茶叶可能会堵塞一部分孔洞 ,水还可以从其他孔洞可以进如球孔空间内,这样壶嘴出水就会很顺畅。

二,没有球孔壶嘴出水效果差点,没有球孔的壶,是在壶壁上直接打几个小孔,由于壶壁接近于平面,当提壶倒水时,水通过壶壁上仅有的几个小孔出水,茶叶很容易堵塞小孔;就算没有茶叶,由于壶孔太少也会影响水流速度。这样壶嘴出水效果就差点。

专业的评茶师是如何审评普洱茶叶的好坏的呢?

茶无上品,适口为珍。

茶叶评审分为感官审评、生化审评两种。

茶叶评审一般分为看外形、闻香气、观汤色、尝滋味、看叶底。

看外形:专业的评茶员会以专业、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茶叶的外形,条所是否肥壮、紧致、嫩度等等。

闻香气:焦香、花香、果香等等。闻香气又细分前后。泡前将茶叶投入杯中,摇晃过后闻香气,泡后闻。

称重:将茶叶放入茶盘中,摇匀后用三根手指均匀的抓取茶叶4g,投入茶壶中,注水计时5分钟,出汤。

出汤后先观察汤色,进行评分。

然后是尝滋味,茶茶叶是入口的,所以滋味是茶叶好坏的根本依据。

看叶底:叶底是否完整、是否出现红梗红叶等等。

生化审评则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各种科学仪器,测定茶叶里面的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等等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这其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比例判别茶叶的好坏。

最后说一点,由于茶叶感官评审由人工完成,个人口味可能会有差异,所以生化审评与感官评审各有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