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瓷器青花鉴定师是谁,甘肃天水都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

天水是甘肃地级市,西北重镇,历史上名人不少。今天介绍几位天水籍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

△石新贵,甘肃甘谷人,解放军少将。1947年6月生,1965年7月入伍。历任兰州军区司令部直一属工作部副部长、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1技术侦察局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杨耀春,甘肃秦安人,解放军少将。1944年生, 1962年入伍,历任排长、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直属工作部部长、甘肃省军区副政委。现为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张臣刚,甘肃甘谷人,解放军少将。1948年6月出生,196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入伍。历任战士、技术员、参谋、副处长、处长、研究室副师职主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代理师长、甘肃省军区参谋长。2005年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200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还有天水籍的解放军少将,欢迎大家补充。

乾隆瓷器青花鉴定师是谁(甘肃天水都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中医名家?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名医层出不穷。下面简单列举几个比较有名的吧。

始祖医王——三皇

医王,亦称三皇,即古代传说人物伏羲氏、神农氏以及轩辕黄帝。伏羲大帝疗民疾,神农大帝尝百草,轩辕黄帝著医书。民间感恩先祖并祭祀之,元代,下令郡国通祀三皇。道教将其纳入神系后,奉为“医王”。明清时,全国各地建有许多医王庙,或称三皇庙,祀伏羲大帝、神农大帝和轩辕黄帝,并配祀岐伯、伯高、鬼臾区少师少俞等神医。医学代表作:《皇帝内经》

华夏医祖——扁鹊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医祖”。 扁鹊开创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善于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中医手法治疗疾病。扁鹊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医学代表作:《难经》,据记载另著有《内经》、《外经》已佚。

中医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建安三神医”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亦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名医。开创六经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临床基本原则),方剂方面亦颇有建树 ,对于推动中国医学发展起来巨大的作用。医学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医术全面,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科,其中外科尤为擅长。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传说他曾对“武圣”关羽“刮骨疗伤”过。成语“华佗再世”里的华佗就是他。医学代表作:《华佗针灸经》,《青囊书》已佚。

医药双圣——李时珍

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被当代人称其为“大明医圣”,被后世人尊称为“药圣”,名符其实的“医药双圣”。李时珍不但医术高明,对药物更是深有研究,他翻越历代医药典籍结合自身经验,历时三十年著成《本草纲目》一书,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医学代表作:《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五脏图论》等。

医神药王——孙思邈

隋唐年间著名的医药大师与道士,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打小聪明伶俐,被当世人称为“圣童”,后来因病而立志从医,从医后医德高尚、对待病人一视同仁,被后世之人尊称为“药王”,亦被奉之为“医神”,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主张医学分类:脏病类、腑病类、妇科类等类别。医学代表作:《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杏林春暖——董奉

董奉,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杏林春暖”。 董奉少年学医,医术高明,信封道教,隐居山林。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病人看病只需在山中栽种杏树即可,经年累月,山中杏树万株,郁然成林。杏子成熟后,董奉便用杏换谷,再将谷赈济贫民。其乐善好施之举,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杏林”医学界的代名词,自董奉之后,后世从医者多以“杏林中人”自居。医学代表作:暂无记载。

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被后世尊称为“针灸鼻祖”。在文学上博览儒家诸多典籍,人称“书淫”,在医学上着重与针灸学,著成我国第一部针灸学著作,将中医针灸学发扬光大并推向世界的历史名人。医学代表作:《皇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儿科之圣——钱乙

钱乙,宋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医,被后世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鼻祖”,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钱乙仙逝后,其学生阎孝忠将他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此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辨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书。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医学代表作:《伤寒论指微》、《婴孩论》(《小儿药证直决》虽不是他所著,却是他所做)

清末医仙——马希麟,

马希麟,清朝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世誉为“医仙”。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擅长疑难杂症,在噎嗝、反胃、辩癫、狂上颇有建树,重医德,颇为同情穷人。医学代表作:《诸病奇方》、《奇方医论》

瘟疫学家——吴有性

吴有性,明末清初的传染病学家。 他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瘟疫论》一书,开创了中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其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医学代表作:《瘟疫论》

温病学家——叶天士

叶天士,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温病学派创始人。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位贡献非常卓越的医学家,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学代表作:《温病论》

妇科鼻祖——黎翼辰

黎翼辰,清末民国时期伟大的医学家、著名医史伟人,被尊称为“近代医学妇科鼻祖”。黎翼辰出身“杏林世家”,擅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癌症、针灸等各科,尤其擅长妇科,并广泛收集医方、草药物等内容,对中国妇科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医学代表作:《妇科学》、《妇科药学》、《医学杂病论》、《妇科医学病文》

小仙翁——葛洪

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弘富。医学代表作:《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法医之父——宋慈

宋慈,宋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他所写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本法医专著。 医学代表作:《洗冤录》

还有很多没有介绍到的,请诸君补充!不到之处请谅解!(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1955年首先提出来的,此说法流传甚广,后来更是被直接简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公是民族英雄这点毫无置疑,但究竟是不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史学界存在一定争议。

文澜先生认为林则徐是第一人,主要基于林在作为钦差大臣受命查禁鸦片后,对洋人做了一些了解工作,还委托他人编辑翻译了《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书籍,对推动国内了解外面的世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林则徐本人对西方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例如近代史专家陈恭禄先生就认为:林则徐。。。对外知识之浅陋。即使文澜先生自己也认为:林则徐的才能在当时虽然是第一流,但闭关时代的封建知识限制了他,使他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茫然无知。

据史书记载,林则徐还闹出不少笑话,比如林则徐1839年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就认为洋人如果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拉不出屎,没有中国的原材料,就无法织布。而在鸦片战争即将打响的时候,依然认为英军军舰只适合在宽阔的海面作战,一旦进入内河就的完蛋。可见他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完全不了解。

提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就不的不说另外一位先驱--魏源!

作为生于乾隆年间的老人,魏源对社会的发展判断目光犀利,见解独到,他在专著《海国图志》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振聋发聩,吹响了近代洋务运动的号角。除此以外,《四洲志》也是他受林则徐委托翻译而成,

梁启超就说过: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

日慕君在此无意挑起争执,在日慕君看来,林则徐也好,魏源也好,都是那个时代“开眼看世界”的优秀代表,虽然封建社会束缚了他们的知识范围和认知能力,但是他们心忧国家,前赴后继,正是因为有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家才从封建愚昧中逐渐走出,走上科学民主的现代化道路,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

历史上最神秘的老师司马徽,即水镜先生。这位老师不显山不露水,虽然没有实际功业,但所教授的弟子们实在是厉害,名气大的有: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庞统、向朗、刘廙、李仁、尹默等。一个诸葛亮就足以令三国跌宕起伏,诸葛亮拜水镜先生为师,有着一段很有趣的佳话,学生毕业也是用计过关,老师评价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即今河南禹州。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曾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司马徽有一个特点,他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水镜先生在正史中的记载并不多。《三国志·襄阳记》说,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说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