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古董瓷器鉴定拍卖机构,印度国产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的情况怎样?
朋友,几十年以来印度自称印度洋是印度的海洋,一直拥有称霸印度半岛与印度洋的野心。1999年印度议会批准了自造轻型航母蓝天卫士号的计划,2006年11月建造工作正式启动。虽说是印度国产航母,但蓝天卫士号由法国设计蓝图,搭载俄罗斯飞机,部分设计由意大利帮助完成。为纪念退役的维克兰特号,印度将蓝天卫士号重新命名为维克兰特号,并于2009年2月28日举行了龙骨安装仪式。。维克兰号航母是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这艘航母长260米,宽60米,排入量达37500吨,最高航速28节。此航母设计有两条飞机滑跃跑道和一条降落跑道,可搭载30余架舰载机。。结构特点,两个斜角甲板,额外的飞行甲板空间,两部升降机分别位于岛形上层建筑的两侧,球鼻舰首,超大型的3一D平面阵列天线位于岛形上层建筑前缘,固定式主桅位于两座封内式烟囱排气口后方,固定式主桅中间高度上装有小型球面整流罩,雷达天线位于其顶瑞。。研制历程,2002年年初,印度海军开始国产航母的自建计划。。按当时的规划,被命名为蓝天卫士号(后改名为维克兰特号)的国产航母应于2008年前后建成。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宣布拨款300亿卢比,开始自主建造一艘标准排水量为3,75万吨的航母。这艘航母与国产核潜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军未来发展的核心项目。直到2005年4月,科钦造船厂才正式宣布启动国产航母建造工程,当时预计该航母将于2011年建于并下水。随后,建造计划被再次推迟,按照国际海军通行惯例,一艘主力舰应该在开工前就准备好相当于船体重量50%的计划用钢,而且这些钢材还必须完成相关船体结构加工,但从2009年维克兰特号开工伊始,承包商科钦造船厂就屡屡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而且造船厂在航母船体分段建造等多个方面严重缺乏工序衔接与质量监控能力。该厂在建造维克兰特号的同时还承造过1艘三万吨级标准货柜船和2膄双层大型油轮,结果均出现严重的等线铺设误差和焊接失误。。由于科钦造船厂的工期一再延误,这艘印度国产航母速造进程又被大幅延误,改为力争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国产航母建成并下水。有印媒预计该航母完工时间不会早于2018年。
使用情况,2011年12月29日,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在科钦船厂出坞下水。下水仪式之前,官方和船厂开会审查了航母工程的进展。虽然进度因为各种原因而有所滞后,但工程还是取得了进展。该船在2009年2月下水,服役日期将晚于原计划。维克兰特号此次出坞是了义了给其它工程腾出干船坞。航母当前有14000吨重,正进行内部舾装,包括铺设管路。2012年下半年,航母还将再次回到干船坞,安装齿轮箱,发电机等设争。武器装备1导弹,未公开,2火炮,近程防御系统,未公开,3固定翼飞机,16架米格29战机,4直升机,20架蜗牛及海王直升机,5印度国产的LCA战斗机,俄制米格29K战斗机,卡31预警直升机。2011年12月29日,由于特殊原因,维克兰特号航母首次下水。2013年8月12日,维克兰特号航母首次正式下水,当时完工仅30%。2014年年底,维克兰特号航母在沉寂了1年后终于有了新的进展,己经开始建造舰岛设施。2015年5月28日,外形基本成型的维克兰特号航母第3次下水,但不利的潮水和船坞出口处的淤泥导致了船坞大门的故障,使得出坞工作被延迟。
就在印度举国上下庆祝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之时,外界却注意到这艘印度国产最大战舰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八国联军与难产的怪胎,核心部件差不多都来源于国外。这种万国牌的风格势必对印度航母未来形成作战能力带来巨大风险。
设计建造都靠外国。尽管出席航母下水仪式的印度国防部长AK,安东尼在甲板上高呼这是非凡的里程碑,但下水只说明军舰的舰体建造完成,可以离开船坞进行舾装,但离战舰真正的建成服役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下水时军舰只是完成了初步的舰体制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安装,安装进度将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就拿下水后面临的动力系统安装环节就急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协助,因为该航母的心脏,四台LM2500燃气轮机就是由该公司提供,因为过于精密,必须在美方专家指导下才能安装到位。印度Livelift网站披露,维克兰特号胶母所用钢材远比一般钢材要高级,因为它的吨位达到印度海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4万吨,且长度加长,舰体在海洋中承受的波浪载荷也更大,因此必须使用屈服强度超过550兆帕以上的特种钢,同时航母在海上航行时,时常要承载波浪载荷,船体振动,飞机冲击,武器装备的反冲作用等,因此对钢材的高韧性也有严格要求。迄今只有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类钢材的轧制技术,而印度最终不得不向俄罗斯购买1000吨特种钢材。
据悉,仅完成30%主体工程的维克兰特号的武器电子设备也大量依赖进口。据相关人士介绍,该舰总体设计依赖意大利泛安科纳公司提供的图纸。而航母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火控雷达及主动声呐系统由法国,以色列,意大利和英国公司提供。至于舰载机系统,印度海军己确定购买俄罗斯提供的米格29K战机,卡28反潜直升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还有它的阻拦索是从乌克兰购买的。部分舰壳是欧洲某小国造的。
无力形成航母战斗群。航母要想充分发挥战力,离不开配套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而印度海军虽然拥有数十年的航母使用经验,但由于此前列装的均是轻型航母,以措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为主,因此其战斗群的作战编成和作战方式不适于像维克兰特号一类搭载滑跃起飞/阻拉索降落的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换句话说,印度未来的航母战斗群依然要进行重新摸索,原有经验可继承的并不多。
根据美英俄等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编成,一个航母战斗群通常需要2艘防空驱逐舰。2一4艘护卫舰,1一2艘潜艇,1艘补给舰。但印度海军要想拿出组成中型航母战斗群的伴随舰艇还存在很大因难,不仅数量不是,而且性的也不能满足要求。印度海年最大的麻烦莫过于缺乏专门的防空驱逐舰,这将对战斗群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另外,现代海战讲求信息一体化,然而印军既缺乏天基预警导力坛系统,航母又没有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同时护航舰艇还缺乏类似宙斯盾那样的大型相控阵雷达,仅靠俄罗斯售卖的卡31直升机充当门面,很难满足航母战斗群的信息获取需求。
绝非一无是处,维克兰特号虽然仅是一个只完成30%的主体工程的空船壳,但船体成功下水就反映出印度在大型军用水面舰船建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先,印度在舰用特种钢材制造恐焊接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印度钢铁管理局为了购买1000吨特种钢材。但建造一艘4万吨的中型航母通常需要2万吨左右的钢材,因此即使维克兰特号在关健部位使用了国外的特种钢材,但绝大部分航母用的高强度钢还是印度产的。掌握这种技术,对于印度造船工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维克兰特号成功下水还反映出印度在军用大型舰船建造水平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印度政府努力发展国内船舶工业,不仅在建设和研发上投入数十亿美元,还出台许多行业发展政策,力争打造多个具有国际规模的造船厂。印度国防部则通过允许私有造船厂参与海军竞标来促进造船市场的竞争,推动印度军用造船工业的发展。以建造维克兰特号航母的科钦造船厂为例,还年来该造船厂发展势头迅猛,新建2个大型船坞,可建造最大吨位为11万吨的船舶,并己实际建造过2艘9,5万吨的油轮。可以说维克兰特号航母成功下水正是印度造船工业突飞猛进的重要标志。还有,不久前美国派人到印度科软造船厂访问并参观,他们看到这艘印度国产航母的舰壳时,没把美方人员吓死,因为它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特差,造船厂电焊工也没有任何防护用品。美方最后得到结论,印度的造船能力与技术比原来想着更差。
龙城是哪里?
龙城是个不存在的地方。因为“龙城”并不具体指代某个地点。它可能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中的城市,也可能是某个小说或电影中的地名,但它不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也被称为“龙城”,例如中国的重庆市、韩国的龙仁市等等。这些地方虽然有“龙城”之称,但它们本身并不是“龙城”,因为“龙城”这个词儿并不是因为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的龙相关文化或历史事件而得名的。
圆明园当初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
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御苑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约5200亩,总面积达350公倾。“圆明园”,由康熙皇帝亲自命名,雍正皇帝将“圆明”二字解释为:“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那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也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古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那么,遭到英法联军洗劫的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呢?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册中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和桌子上的器具摆设。可惜的是,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副本,仅存的一份也没有留存下来,很可能是在英法联军洗劫的战火中被毁掉或者丢失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后人精确排查计算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主要依据。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据史料记载,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之后,在圆明园所拥有的40景中仍剩余了13处景观,而且园中的山形水系也并未完全破坏掉。在遭遇英法联军洗劫后的100多年历史岁月里,遭难的圆明园又陆续地遭到了大大小小的破坏和劫难,从而才使“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彻底地变成了一片废墟的。1860年,英法联军在大肆劫掠圆明园文物之后放了一把大火,将园中的建筑、家具、陈设等等焚毁。据说,在那场灭顶之灾的大火中,园中绝大多数建筑被彻底烧毁,名贵的花草树木也遭到严重损害。同治12年,清廷调查后发现圆明园尚存13处景观。比如,方壶胜景、蓬岛瑶台等等,由于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国人当时没有船,因而侥幸没有被放火烧掉,有些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圆明园的中国园林部分并未成为一片废墟。然而,这场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劫掠和焚烧,确实是圆明园这座世界名园蒙难的开始。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 随后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目前虽然没有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进入圆明园劫掠,但那些清朝驻守北京西郊的败兵游勇和地痞流氓,却趁慈禧以及清廷撤出北京的混乱之机,进入圆明园景区大量砍伐古树盗卖,有的甚至烧成木炭拿到市场上去卖。与此同时,圆明园残余的家具、陈设等也被大量洗劫,那些幸存的园中建筑物也开始被陆续拆毁。清王朝覆灭后,一些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景区内的精美建筑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圆明园的石料。据载,当时的军阀王怀庆曾把圆明园中的一些石料拉走,用于修建自己的达园。位于辽宁抚顺的张作霖陵墓也用了不少圆明园内的东西。在今天的北京大学西门内矗立着一对造型精美的华表,据说也是当年从圆明园私拆走的,等等,不胜枚举,不一而足。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据中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文物专家研究分析,圆明园文物流失最多一次的就是发生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大肆劫掠。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他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国时,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的一座行宫参观,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所收藏的都是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抢劫去的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记载,中国馆门前有俩座石狮,馆中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明景泰蓝熏炉(宫熏)、樽、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还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此外,还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到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也曾乘坐过。1890年(光绪16年),薛福成出使法国时,在巴黎东方博物馆的中国室见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1904年(光绪30年),康有为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众多文物流失海外实在是国家之痛,民族之痛。唯有强国富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满清非中国呢?
因为蒙古国分离了,其代表的蒙古帝国的历史与我中华民族无关。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认为满清非中国,一直以来满清非中国的论调在网上比比皆是,依据可能最多的就是满清割地赔偿。甚至有些极端分子引用了一些歪曲历史的依据,虽然满清后期割地赔偿确实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无论怎么都改变不了满清是中华一部分的历史。且蒙古(元)灭宋后,蒙古族并未被我中华民族同化,因为蒙古贵族拒绝同化,所以元朝百年而亡。
可以说内蒙古也是蒙古族,但他不是蒙古文化的中心。今蒙古国才是曾经兴盛的蒙古帝国的起源点。
清朝因为已经同化了,满族现在是56个民族之一,固有的满族文化消失,被更先进的汉族文化取代。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
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后室韦人臣服于唐 。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 。
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 和迭儿列斤蒙古 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
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
蒙古部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大部分从事狩猎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
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随着金的衰落, 蒙古部落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
金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帝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评论已关闭!